上海夜生活论坛 (首席记者 徐颖)在外滩18号顶层的"爵士客厅",京剧演员王珮瑜正与爵士乐队即兴合作《贵妃醉酒》新编版。这个由老牌夜总会改造的文化空间,每周三的"非遗之夜"总是一票难求。"我们要做的是,"总经理马克展示着定制菜单,"让威士忌喝出黄酒香。"
这种文化融合正在改写行业规则。市文旅局2025年数据显示,上海高端娱乐场所文化类活动场次同比增长183%,其中非遗主题占比达47%。最具代表性的是静安区的"百乐门2.0",这个历史舞厅如今变身为沉浸式海派文化体验馆,老克勒们跳交谊舞的场地,白天是沪语相声剧场。
"娱乐不该是文化的对立面。"在浦东"云端书院"会所,主理人林楠向记者展示他们的"图书馆+酒吧"模式。书架上的《海上花列传》旁摆放着特调鸡尾酒"长恨歌",包厢里可以预约昆曲化妆体验。"00后消费者要的是,"她调着投影仪,"能发朋友圈的文化仪式感。"
服务模式也在创新。记者在黄浦区"数字梨园"看到,传统KTV包房配备了全息投影系统,顾客可以"穿越"到1930年代的天蟾舞台与梅兰芳同台。更令人惊艳的是他们的"AI点唱"系统,能自动匹配戏腔与流行歌曲。"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,"技术总监张工解释,"而是创造新的文化表达方式。"
从虹口区的"石库门酒廊"到徐汇滨江的"码头歌剧院",这场娱乐产业的升级浪潮,正在重塑上海夜经济的文化品格。(完)
上海花千坊419